狂燥的夏天已经渐渐走远,秋来了!“春捂秋冻”是一种养生方法。“秋冻”是说秋天不要急着添厚衣服,有意识进行耐寒锻炼,以提高肌体对寒冷的适应力。但是“秋冻”也不是冻得瑟瑟发抖,要想“冻”出健康,这里面还大有学问。这个季节里想要过得舒适,真得把秋冻和防寒弄清楚,从实际的养生保健角度出发,让秋季变得健康起来。
巧思生活 “春捂秋冻”
究竟要“冻”到哪一天?
初秋暑热未消,气温仍高,“冻冻”无妨。但春捂秋冻何为度?秋冻又该冻到哪一天呢?
春捂秋冻”有学问
现在虽凉却不甚寒,是“秋冻”的较佳时期,尤其青壮年,穿衣要有所控制,以免身热汗出,伤阴耗气。晚秋早晚温差增加,特别是秋冬交接,常有强冷空气侵袭,此时若再一味强求“秋冻”,就会适得其反。秋冻也要因人而异,各人要根据自己的体质条件和抗寒、抗病能力量力而行。
10℃左右,“秋冻”停
很多女性平时就有手脚冰凉的问题,到了秋天更是如此。有的女性即便到了夏天手脚也不热,说明她们身体寒气较重,在秋季更需要注意防冻。凉气刺激皮肤,容易导致表皮血流不畅,保暖不好脂肪较厚的大腿等部位,容易出现紫红色的、杏核大小的单个或多个硬块,会痛和痒甚至溃破,这就是寒冷性脂膜炎。所以,在16℃以下最好不穿裙装。晚秋,当户外早晚气温降低到10℃左右时,就应该结束“秋冻”了,否则不但不能预防疾病,还容易惹病上身。
健康驿站 秋冻并非人人适宜
“春捂秋冻”并非适合所有人,过分“秋冻”容易惹疾病上身哦!
老少要慎“冻”
就人体而言,儿童为稚阴稚阳之体,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自身调节能力较差,遇到寒冷刺激,身体会很快发生不良反应,诱发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人到老年,御寒能力减弱,寒冷刺激可导致支气管和血管痉挛收缩,不但易致支气管哮喘旧病复发,甚至有些冠心病患者易出现心绞痛、心肌梗塞。所以,小儿及老年人“秋冻”当慎之又慎!
“秋冻”有益 防过度
对于秋冻的理解,不应只局限于未寒不忙添衣,还应从广义上去理解,诸如运动锻炼,也要讲求耐寒锻炼,增强机体适应寒冷气候的能力。无论何种活动,切勿搞得大汗淋漓,当周身微热,尚未出汗,即可停止。
●订阅短信版《生活小贴士》请拨打12580,或编辑短信“581111”发送到“10086”,月费3元。
●订阅彩信版《生活小贴士》请拨打12580,或编辑短信“581171”发送到“10086”,月费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