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版
第3版:地市风采

移动信息化



嘉兴 4G助力嘉兴市中小学 数字校园系统建设





  5月30日,嘉兴市教育局在上海外国语大学秀洲外国语学校召开全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推进会。浙江省教育厅装备中心副主任沈学良、嘉兴市教育局副局长武曜云、各县市教育局、学校代表、中国移动嘉兴分公司相关领导出席了本次会议。

  会议对2013年度嘉兴市中小学数字校园示范学校进行了授牌,开展了区域信息化推进及数字校园建设经验交流,并展示了数字校园教育教学应用成果等内容。

  中国移动嘉兴分公司政企部相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学校的教育管理功能正在向外延伸得更广更远,数字校园管理平台在其中起着桥梁的作用。中国移动嘉兴分公司已经借助4G网络、大数据信息和云计算等技术优势,建设了嘉兴市移动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平台包括学生管理、教职工管理、教学管理等功能模块,目前已与全市185家中小学签订合作协议。中国移动嘉兴分公司会一如既往专注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的发展,通过先进技术和先进理念解决教育沟通中的现实需求和难题。”(通讯员 沈荣 杨一峰)



宁波 4G技术助力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

一期工程开通仪式新闻直播





  5月30日,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正式运营。宁波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利用移动4G网络进行了直播报道,进行了8次现场连线,时长近15分钟,直播报道的片头、字幕、主持人背景、乘客采访等维度展示了移动4G元素。

  为确保直播顺利进行,中国移动宁波分公司提前与电视台编导沟通摄像机4G模块安装、机位架设位置、镜头切换节点等事宜,确保直播方案细节无误。直播中,现场直播画面流畅,声音清晰。测试数据显示,4G实时传输的下行速率稳定在70Mbps,上传速率7Mbps左右。(通讯员 王任)





杭州:协助污水处理 跟踪空巢老人健康

———移动4G深入乡镇 生活应用遍地开花



  在“中国最美乡村”桐庐,移动4G技术早已深入到乡村民生工程建设,让桐庐人不仅有好山好水好风光,更拥有数字生活的好助手好卫士。



农村污水治理移动4G来帮忙



  在“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环溪村的县级文保单位“环溪双桥”附近,有数个水塘呈梯田状分布,池水清清,各种水培植物摇曳多姿。假如告诉你,这水塘的水以及旁边村民的农作灌溉用水均来自处理后的生活污水的话,你是否也和我们一样感到惊讶?

  沿着出水管仔细寻找,我们看到一处茂密的植被种植地。村委会的陪同人员介绍说,这里就是污水的物理降解池,在植物、微生物等共同协助下,附近81户370位村民的生活污水就能重见清澈,循环再利用于灌溉等。

  “能把这项工作开展好,移动4G技术功不可没。”村委会人员强调说,移动4G承担起污水处理池运转的监测作用,方便政府远程监控。该项目基于移动4G网络技术将污水排污口的流量、曝气机的运行状态,以数据、图片和视频等方式上传到环保局服务器,便于工作人员的实时监管。同时在污水管理员手机上安装客户端,污水管理员可以通过基于中国移动4G网络,对管辖污水池参数进行监管。

  桐庐县在农村污水治理项目中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杭州移动4G的运用项目已在环溪村等污水处理池完成了6个点位的试点建设,项目的建设将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的“农村生活污水工程”信息化标杆品牌。



空巢居家老人有了4G家庭医生



  环溪村的村民说起移动4G交口称赞,连上了年纪的老人也都能拉着你聊上一阵,“呶,你看我手上这个血压仪就跟4G有关系。”

  这个被称为“无线生理参数惠民关怀项目”,主要通过基于中国移动的4G网络、技术,可以使百姓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和家里就能享受到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实现大病在医院、小病康复在乡镇卫生院、健康卫生在村卫生站的医疗卫生三级服务体系建设目标。

  “通过无线生理参数终端可以采集使用人的心电图、血压、血氧等各项生理指标,通过中国移动4G网络上传到后台服务器,我们可以通过服务器采集到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县第一人民医院,甚至北京301医院的专职医师都可进行远程会诊。”环溪村卫生服务站的周医生解释说,现在仅环溪村,就有300多位老人免费享受这项服务,其中最年长者已经98周岁。

  据了解,该项目已经覆盖了桐庐183个行政村的村级卫生服务站,目前已经有1000套设备在使用,实现特别对慢性病的监测、预防和预警,提高桐庐县的慢病管理水平和控制效果。另外,也可以对老人特别是“空巢”、孤寡老人进行远程“零距离”实时监测、跟踪,可以让子女、村卫生站医师实时掌握家中老人的健康和行动位置,实现家庭养老,弥补养老护理资源的不足,解决外出工作子女无暇照顾家里老人的后顾之忧,也解决群众因挂号、排队、路途遥远等因素造成的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中国移动杭州分公司相关人员表示,在建设优化移动4G乡镇网络覆盖的同时,还会将更多4G应用推广到村镇社的社会建设和民生生活,提升杭州乡镇智慧生活的软实力。(记者 徐梦瑶)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