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版
第2版:4G生活

4G让“美丽乡村清水流”

——中国移动浙江公司4G网络助力建设“美丽乡村”

记者 陈珊 通讯员 修向程





  在浙江杭州的桐庐县最东面,有一风景秀丽的江南镇环溪村,在那里数个种满莲花的水塘呈梯田状分布。很少有人知道,这些水塘里清澈见底的水以及村民的农作灌溉用水均来自移动4G可视化监管处理后的生活污水。

  据了解,中国移动4G网络自去年12月底在浙江率先商用以来,网络建设速度一直居全国领先,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全省乡镇以上的全覆盖。在“中国最美乡村”杭州桐庐,中国移动浙江公司建设的4G网络已经被深入应用到了乡村民生工程建设,这让桐庐人不仅有好山好水好风光,还有数字生活的好助手。



4G网络实时监测水质



  汽车下高速后没多久就到了桐庐县环溪村。打开车门,扑面而来的是哗哗的流水声,一朵浪花追逐着另一朵浪花,一眨眼就流到下游去了。不远处有几处荷塘,几枝早开的荷花已经将一片粉色呈现在你的眼前,更多的则是绿色的花骨朵,矗立在湖水之中,含苞待放。此情此景,只让人觉得并非到了农村,而是到了传说中的世外桃源。村主任周忠莲告诉记者,村子能变成现在这个模样,靠的是近些年来的改造工程,而中国移动4G网络提供的高科技监测手段发挥了重要作用。

  过去的环溪村和中国其他乡村一样,“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不过,经过几年治理,现在的环溪村是“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在环溪村的治理工作中,污水处理的地位非常重要。

  周忠莲介绍,村里有一套专门的污水治理系统,村里面各家各户的生活污水、厨房污水、卫生间污水等通过管道进入污水的物理降解池,通过多次物理和生物降解之后,就可以排放到荷塘中种植荷花了。

  通过示范装置演示,我们了解了环溪村采用的这种纯物理的污水降解处理方式:收集后的污水通过植被、土壤、石子等进行沉淀与过滤,然后通过微生物曝气降解,治理达标后再将这些水排入河道中,让其回归自然。这样的设备在整个桐庐都已经铺开,其中周忠莲管理的污水处理设备可以为村里81户、370位居民净化水质。

  这套降解流程运用到了生物科学,而移动4G在这项工作中也展示出了其节约人力、精确监测、提高效率的科技性能。“移动4G的技术,让我们在开展这项工作时,更觉如虎添翼。”村长周忠莲为什么这样说呢?原来,村里9个污水池都是封闭处理的,池中的污水水位、曝气机等均不可见。假如水位过高、曝气装置故障,那么整个处理装置都将不能正常运行。而移动4G的实时监控装置却能将这些不可见元素通过视频、照片等转化为可视状态,对池内的各项运行情况进行及时监测。同时,通过移动4G安装的各类传感器,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还能随时监控污水排污口的流量、污水的PH值、太阳能蓄电池的安保情况。

  为了让污水治理的数据在第一时间上传到桐庐县环保局,中国移动特地在桐庐境内设置了6个“农村污水第三方可视化智能检测物联网运维管理标杆试点”,其中一个就在环溪村。根据介绍,“农村污水第三方可视化智能检测物联网运维管理标杆试点”基本功能包括污水水位、流量、超声波实时监测传感、曝气设备运行状况实时监测传感,具备视频监控、图像抓拍、安全防盗、监管人员考勤、移动现场执法、基础数据整理、GPS定位等多项功能。将各种数据采集完毕之后,只要通过中国移动4G网络就能上传到环保局,然后由环保局实行后台统一管理。如果水质出现问题,后台就会发出警报,污水处理池的管理人员马上就能到现场查看情况,节省了大量人力和物力。



移动4G跟踪老人健康



  除了清溪环绕,环溪还是一个有着620年历史的古村落。村内保存着完整的古代宗法血缘建筑群。古建筑内今天仍炊烟袅袅,居住着老者。除了在污水处理方面为环溪村做了巨大贡献外,中国移动还为村里的老人办了一件大实事———给远程智慧医疗提供4G网络服务。

  随着人口结构的老龄化,环溪村内60岁以上的老人越来越多。根据介绍,环溪村目前有村民606户2098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381人。这些老人的子女多外出打工,一些老人身患心脏病、高血压等常见的老年疾病,如果不及时救治、处理,很可能酿成不可逆后果。移动4G提供的远程智慧医疗方案则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

  据介绍,为了解决老人独居病情不易发现察觉的问题,环溪村给一些老人配备了无线生理参数终端,无线生理参数终端可以采集使用人的心电图、血压、血氧等各项生理指标,内置SIM卡通过中国移动4G无线网络上传到后台服务器。当使用人的生理数据发生异常的时候,系统就会自动发送提醒短信到医生和子女的手机上。

  在环溪村卫生站,周小军医生坐诊台的电脑上,显示满屏的数据,时时刻刻记录着使用者的生理数据。周小军告诉记者,“现在,通过查看腕带式的血压仪传回电脑的数据,我就能随时了解村里几个重点老年病患的血压、血氧、心电、呼吸、脉搏等情况,及时给他们提供救助。有一次,我在半夜收到一条短信,是村中一位高血压病人佩戴的系统发来的,我一看就知道他是心脏病发了,于是马上携带急救药赶到老人家中,进行紧急治疗,渡过了难关。”

  今年69岁的周宝雪也是村中有多年高血压的老人了,他从口袋里掏出周医生所说的血压仪向我们展示,他说:“我的心脏不是很好,有冠心病、高血压。平常白天虽没有什么突发情况,但我也会把它带在身上。如果自己感觉有点不大舒服,我就把它戴上,这样周医生马上就能知道我的血压、心跳了。我再打电话给他,问他要不要紧。虽然有时候不一定有情况,但问过医生了总是能让我放心。这个东西用起来很方便啊。”到晚上,这些老人往往会把血压仪戴在手上,如果在睡梦中有突发情况,这个无线网络生理参数监测仪会及时发送报警信息到医生手机上,同时将各项生理数据同步传输到卫生服务站和它的上级联网医院———上海瑞金医院桐庐分院(原桐庐县第一人民医院)。

  据了解,该项目已经覆盖了桐庐县183个行政村的村级卫生服务站,已有1000多套设备投入使用,为患者节约了医疗费用1000多万元,其中社保基金800多万元。

  除了监测老人的生理数据,远程医疗提供了远程诊断功能。如果病人情况比较严重,村中卫生站的医生处理不了的话,就能通过视频和桐庐县第一人民医院联系,由县医院的医生会诊,指导村卫生站医生治疗。如果县医院也无法解决的话,就可以联络解放军总医院。

  记者随县卫生局公共服务科的徐进科长来到了设立在县第一人民医院内的“远程移动医疗、健康管理中心”。徐科长告诉我们:“这个项目是在2011年11月启动的,从启动至今,远程移动医疗、健康管理中心已经处理了16万余条监测数据,对3万余次血压异常、4500余人次心电异常进行了及时干预。”

  县第一人民医院远程移动医疗、健康管理中心的医生告诉我们:“心电图上的指标是很细微的,差别可能只有那零点几毫米,但如果通过传真或拍照过来,可能会造成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后果。现在我们这里的电脑能够同步看到所有数据,完全不用担心误差的问题,非常精确。通过现场视频、音频连线,我们医生可以及时看到位于山区的病患,询问病患的状况,通过对同步接收的心电图、血压等指标的分析指导乡卫生院的医师诊断。移动4G的这套远程视频智慧医疗方案更是惠民利民。”

  目前,该项目已覆盖了桐庐183个行政村的村级卫生服务站,1100多套设备免费发放到了老人手中,5000人次享受过这套设备带来的便利。这个项目不仅让子女、村卫生站的医师实时掌握老人的健康和行动位置,更帮助实现了家庭养老,弥补了养老护理资源的不足。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