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临安有一个盛产山核桃的白牛村,2014年因为村里通起了4G网络,一时间做网络销售的农民多了起来,因为打开了销路,山核桃的收购价从原来的20多元一斤涨到了30多元,2014年村里网上销售的金额达到2.2亿元,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据记者了解,浙江自2013年底开通移动4G网络,目前已经实现了4G网络的“村村通”,4G网络覆盖浙江省近3万个行政村。4G网络的普及使得农民们不仅可以借助网络销售农产品,还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控制,农业生产从此开启了“互联网+”新模式。
图说:临安白牛村的村民依靠4G网络的支撑,通过手机淘宝把生意做得红火。
白牛村村支书
用4G手机操作更方便快速 三分之一靠手机接单
白牛村自2006年起就有人从事网上销售,如今,全村在各个电子商务平台经营的网店已有六十余家,占全村户数的13%左右。在村里通了4G网络以后,电子商务热潮更加涌动起来,越来越多的当地村民放下锄头,拿起鼠标和手机,山核桃生意越做越红火。村委书记金土根介绍说:“移动4G网络全覆盖以后,给村子的电子商务带来了很多好处,手机淘宝的单子迅速提高,现在有三分之一的单子是靠手机淘宝接单的。同时网店的接单率和处理效率也大大提升,吸引了不少回头客。”金土根书记说,“2014年村里网上销售达到了2.2亿元,今年预计可达到三个亿。”
据了解,2013年12月18日,浙江移动4G网络在杭州、宁波、温州三地实现全国首批正式商用,4G商用一年半以来,4G网络已经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全省建成4G基站超过7万个,4G客户超过1400万,位居全国前列。
因为采用了以2G站点共址建设为主、宏站建设和RRU拉远共小区相结合的方式推进4G网络建设,加上各项新型技术手段来解决传输等方面的困难,使得浙江在提升4G覆盖能力方面进展显著。截至目前,浙江省近3万个行政村已实现4G覆盖。此外,各大高速交通干道、景区、主要沿海海域也实现了4G覆盖,省内高铁的覆盖率达到了98%,在各大城市的核心区域,4G载波聚合的技术使得速率提升到了200Mbps,而VoLTE的应用也使许多尝鲜的客户体验到了高清音视频传播的高端享受。
良渚玉田私家菜园依靠4G与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大农场的自动化管理。
一市镇村民陈先生
一边用4G手机查看青蟹养殖
一边给淘宝客户拍实时视频
多年以来,为了实现国家村通工程的号召,浙江移动一直默默致力于农村网络的建设与改造。从最初的“村村通手机”,再到“村村通网络(光纤)”,到如今,浙江的各大农村已经实现了4G网络的全面连接。
“随着信息经济的渗透,这两年越来越多的农民们学会了使用电脑与网络,主要的应用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网络了解最新的在农业政策、生产、市场方面的信息,二是借助网络开展电子商务,三是通过网络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管理。4G覆盖农村以后,使得许多农民运用手机就能实现这些功能,相比电脑,手机的操作更方便、易懂、易学,更容易被农民朋友们接受。”浙江移动工作人员这样介绍。
在宁波宁海县的南部,有一个有名的青蟹规模养殖基地———一市镇,养殖户们采用的蟹池、围塘养殖方式,需要模拟海淡水交汇、潮间泥滩沙质的环境。然而这种养殖方式受水质、病菌影响较大,需要人员日夜守护观察。
去年初,养殖户们找到了一个高科技的养殖办法———4G养青蟹。在蟹塘中心处安装一个移动4G水质信息传输监控装置和移动4G监控设备,通过高速4G网络传输,养殖户就能在4G手机上随时接收到养殖场里的信息。养殖户们不仅能够收到6点、12点、18点、24点四个时段蟹塘内的温度、水质、泥沙和周边环境信息,还能直接在4G手机上远程观察水色、水质变化以及青蟹活动、摄食情况,按需控制盐度、饵料、抗病毒试剂投放,实现对养殖场的动态监控。借助移动4G传感装置设备,养殖户还可定期检查每天退潮后土坝渗水、漏水、网桩倒塌、围网破损情况。这不仅让前岙村的蟹农们大大减少了人力管理的成本,养出来的青蟹个个脚爪圆壮、肉质鲜美,单只重300-400g的优质青蟹数量大大增加。
4G不仅为村民们养殖青蟹帮了大忙,还为蟹农们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村民们通过4G手机,在淘宝和一市自有的青蟹网卖起了螃蟹。村民陈先生说:我现在离不开4G手机,一边能看到蟹塘的监控情况,还能够同时查看网上的订单量,全国各地的客户来询问螃蟹时,他都能在手机上第一时间回复。收到订单后,立即可以通过4G网络呼叫快递发货。更重要的是,陈先生可以直接将最新鲜的青蟹照片拍下来,利用高速、稳定的4G网络直接将宝贝上架。遇到比较挑剔的客户,陈先生还试过用4G手机直接视频让对方看货、挑货,画面很高清。现在陈先生蟹塘的螃蟹差不多有三成是在手机上卖出去的。
4G帮助农民转变生产、销售方式的例子还有很多。在杭州良渚玉田私家菜园拥有的880亩菜田、30来个大棚种植基地里,因为有了中国移动高速4G网络、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支持,传感器设备采集光照、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二氧化碳等植物生长的生态数据到服务管理平台进行分析处理,农场主对农作物及时灌溉与在线营养配比做出安排,并通过4G网络传回大棚的灌溉系统,实现养分的自动补给,并确保农作物在最适宜的环境中生长。
“4G等互联网新型技术,不仅帮助我们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节省了成本与人力,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可以使种植过程实现标准化、自动化管理,这将使农业生产更易于走向大规模生产的农场基地模式,从而改变传统的农业经济形态。”良渚玉田私家菜园农场主这样介绍说。
衢州移动“掌上农民信箱”
衢州市委书记
4G网络让“互联网+农业”接上地气
有了4G网络的良好支撑,浙江移动也开发了许多农村服务的掌上应用。
浙江农民信箱,是浙江省农业厅和浙江移动十年来合作开发专为农民信息化服务一个网络平台,专门用于政务信息、农业咨询、商务信息的沟通与咨询,目前拥有全省272.8万户实名注册的农民用户。不久前,浙江移动基于浙江农民信箱平台开发了一款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掌上农民信箱”。有了这款App,农民朋友只要轻点手机,就可以实时了解最新的农业新闻,获悉各类市场农产品销售动态,接收季节性农产品养殖知识,也可以发布农产品买卖信息。
在衢州,一款由衢州移动与衢州市农办联合开发的“移动掌上农家乐”App应用,可以方便市民群众在线预订农家乐,也能服务商家管理农家乐营运,为市民与农户之间搭建了一条信息通途。
此外,衢州移动利用4G网络良好的覆盖优势,与衢州市农业局联合,把农技110打造为“移动掌上农技110”,开发了专家咨询、农事提醒、农资商家、市场分析、新品种新技术、农产品供求等12大模块,成为农户信息服务的综合应用平台。农户在日常生产中遇到动植物生病等问题,在田间地头随时通过4G手机与农技专家发起视频沟通,通过高清摄像头把问题告知农技专家,农技专家可以实时进行分析诊断。
衢州市委书记陈新在考察时表示,“移动掌上农技110”运用4G网络应用,能够把农技专家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对接起来,顺应潮流,让‘互联网+农业’接上了地气,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