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0日,腊月初一,大寒。
这一天,刘鑫正好在岱山岛出差,忙完了一天的工作,晚上6点半到高亭码头接上了在长涂岛工作匆匆赶回来的妻子,一起到家里给母亲过60岁的生日。对于刚过而立之年的刘鑫来说,家已经不再是曾经的那一间房子,而是他年愈花甲的父母,是他三岁的儿子,是他和妻子假期里的驿站,也是他今生为之守望的麦田。
家是母亲做的那碗红烧肉
自2010年硕士毕业后走进舟山移动政企部开始,刘鑫就没有在那间房子里长住过。那时正当是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刚刚开始启动的时候,口岸、交通物流行业作为政企工作的重中之重。整整三个月没有双休日,不分上下班,他和整个团队在舟山海事局等口岸监管单位开展驻点工作,事无巨细地帮助客户单位做好机房建设、内部管路网线铺设、历史信息化项目编册、创新项目规划等工作。为了了解预开放口岸企业生产作业情况,严重晕船的他经常搭乘海事巡逻艇了解附近海域的网络覆盖情况,帮助客户单位到企业、码头监控位置一遍遍地进行考察和测试,确保视频监控平台顺利开通。
海事局项目结束后,母亲和父亲专程到临城的寝室里来看他,母亲为此还特意烧了他最爱的红烧肉。刘鑫说吃红烧肉的时候他非常感动,感觉这就是家的味道。
家是儿子送别时不舍的眼神
2012年对于刘鑫来说是不寻常的一年,初为人父的他第一次感觉到了一种愧疚。那年舟山分公司成功与舟山电力局建立资源共享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根据协议,舟山分公司可无偿使用全市已建、在建及未来新建的电力海缆资源。根据舟山的实际情况,立足长远,这个项目对舟山分公司全业务转型发展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那时正值超强台风“海葵”登陆前,在家中休陪产假的刘鑫接到了同事的电话,说当天晚上一直在外出差的电力公司领导回来了,希望能和他们当面讨论一下关于建立资源共享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事。
这本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几个月的努力终于有了成果,然而放在此时此刻却又是那么的令人为难。回到床前,妻子看着他尴尬的表情递给他一张船期表:“有事你先去忙吧,再晚船就停了。”简单收拾了一下行装,刘鑫就匆匆走进了雨幕中。晚上6点,他们一行五人如约出现在了市电力公司。沟通结果比预想的还要顺利,不久舟山移动与舟山电力签订协议建立了资源共享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当时确实很难过,真的有点不想走,但是没办法,电力公司那边是大事。”说起这件事,刘鑫很感慨。“儿子很乖巧,每次我出门他总会在门口目送我走到小区门口”。至今他们一家三口还是分居三地,每每看着别人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就会不自觉地想起自己家里的“留守儿童”。每当电话那头传来“爸爸”这个称呼时,刘鑫的心中总是充满了愧疚。
没有人会不想家,但在刘鑫看来,公司也是一个家,在这个家里有他这些年一同奋斗过的兄弟和自己成长的足迹。刘鑫说他一直有个梦想,梦想着以后能不再住寝室,就像所有童话的结局一样一家三口可以生活在一起,而自己的事业也能一年更比一年强。(舟山分公司供稿)